查看原文
其他

太難了,疫下失業做外賣仔都無得撈!

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-02-20

【10·18 維港專線】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、方學明、謝言、文澔、賀仁、梁堅報道: 連月暴疫夾擊,衝擊各行各業,外賣送餐需求逆市上升,儼然成為失業大軍「再就業」的避風港,近日有調查顯示,疫情高峰期,有4.8萬人投身外賣工作。


然而這個飯碗不太穩,大公報記者訪問多位外賣仔,他們都感受到行業競爭愈來愈大。第二期保就業計劃11月完結,新一波失業潮可能出現,外賣仔隨時無得撈,他們希望政府提振經濟,刺激消費,疫情盡快過去,生活重回正軌。


工聯會盼派消費券刺激經濟

  

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表示,在暴疫連環夾擊下,失業大軍人數不斷上升,尤其是餐飲、旅遊等已經「陣亡」的行業,失業者四出尋找臨時工,外賣員、快遞員及保安員等入行門檻較低的行業,成了失業者的三大避風港,今年上半年,光是新發的保安員牌照就有26000個。

  

對於行政長官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,不少打工仔期望政府再次全民派錢,陸頌雄稱,工聯會對派錢建議「無法反對」,但更希望政府成立為期半年的失業援助金,為失業者提供為期半年、每月9000元的臨時支援金。他並希望政府向市民派發全民受惠的消費券,除了刺激消費,又可以為市民減低茶米油鹽的經濟負擔,但詳細方案還需要商討研究。 


疫情改變行業經營模式

    

外賣送餐在香港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最快速冒起的行業。有研究指,外送服務估計保障全港約4.8萬職位,貢獻收益多達80億元。學者認為,外送服務、網購等已成為港人日常習慣,形容「疫情過後也不會番轉頭」,實體店舖租金回落,長遠亦正面臨淘汰或轉型。


本港過往不流行網購,但過去一年市民不知不覺已養成為習慣。」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冼日明稱,隨着網上消費方式冒起,對實體店行業造成壓力,店舖租金或大幅回落,甚至出現結業潮。長遠而言,售賣劃一標準產品的零售商將會被淘汰,但有危即有機,「吉舖」勢必有其他創業者或行業填補。


新聞故事

  

阿輝(原傢俬店司機):養妻活兒 八號波頂硬上

  

八號風球「浪卡」襲港當日,阿輝冒住風雨,駕駛電單車在街上穿插送餐,「趁住打風,很多行家都不送外賣,我就要更加落力賺多啲。客人見我全身濕透,也會給我貼士。」

  

阿輝原本是傢俬店司機,以往八號風球,就像廣大的打工仔般「放風假」,在家陪陪家人。今年疫情下,他被裁員,失業近三個月,一直找不到工作,一家三口住在香港仔,屋租逾萬元,還要愁剛出生小兒的奶粉錢,於是轉做外賣員,颱風下仍要工作。

  

「不同月薪工作,外賣仔就是多勞多得,手停口停,疫情之後好多人轉行做外賣,競爭大,搶單搶不過人,唯有八號波頂硬上,勤力點。」這天的午餐、晚餐高峰期,阿輝在一小時內接到七個訂單,由店裏取餐送到客人家中,全程奔馳,開車到下個地點期間才算是喘口氣。

  

「出家門時其實都好心酸,老婆、囝囝都在家,自己就要出去捱。打風難得放假,邊個唔想陪家人啊?但賺少一日錢,明天就要想如何將昨天的錢賺回來,壓力就更大了。」

  

幾個小時下來,阿輝有如穿着衣服洗了個澡,送完手上的訂單,他脫下衣服擰乾,又擦了擦頭髮,將從車尾箱拿出來的新衣穿上,露出滿意的笑容,「今日做十個鐘,加埋貼士,賺咗1100蚊。」話音未落,他的手機又響起了送餐的提示,阿輝想了一下,看看才晚上七時多,換回剛才脫下的濕衣服,戴上頭盔,又往雨裏去了。

  

陳生(原地盤司機):訂單漸少 日賺僅幾十蚊

  

年近40歲的陳先生,原任職地盤司機,是五口家庭的經濟支柱,疫情下,開工日子大減,自三、四月起,他頻頻找散工,曾兼職貨車司機,亦入行做外賣仔「步兵」。

 

 

「網上曾廣泛流傳外賣仔人工高,月入可逾三萬元。但疫情下多人入行,個個都搵食艱難。」陳先生說,「好景」時確曾一星期工作五天,但後來減至一、兩天,訂單越做越少,「試過一晚得一、兩張單,氣溫30度下,在街上行兩轉,先賺得幾十蚊。」

  

與陳先生一樣「中伏」的外賣仔大有人在,有外賣仔在網上平台開設專頁,分享「步兵」、「騎兵」苦況。有人透露,近期曾被多次調區工作,由原先在上水工作,一下子調至香港仔;有人埋怨「步兵」外送難度越來越大,若遇到送單地址是「唐八樓」,即是無升降機的舊式唐樓,要徒步登上八樓,情願退單。

  

陳先生認為,外賣仔需求已飽和,他期望行政長官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正視基層市民苦況,「派錢無望,都要諗辦法保住就業、經濟。」

  

阿文(原紋身師):行九層樓 做埋出氣袋

  

「我最希望政府可以再派錢,唔理五千定一萬,最緊要有得派,幫得幾多得幾多。」35歲的紋身師阿文,在旺角區住所開店替人紋身,疫情前平均月入二、三萬元,但疫下生意銳減,三至八月期間,只有兩人上門紋身,收入只有三千多元,唯有轉做外賣仔。

  

阿文自四月起在旺角區做外賣「步兵」,每天午市與晚市各開工三小時,「每張單收30蚊,每日大約跑到20張單,平均一日有600蚊收入,一個月賺萬幾蚊。」不過收入不穩定,六月、九月和十月疫情放緩,收入也減少,「疫情愈嚴峻,啲人唔敢出街,個個work from home(居家工作),我哋就最好生意。(疫情)一放緩,個個外出消費,每日接單即時減半,可能得返十張左右,加上多人入行,亦分薄咗收入。」

  

他稱曾為了送一個飯盒,行九層樓梯。不時被人罵無出息,最慘是將外賣送到客人住處時,客人嫌三嫌四,結果他要「硬食」,「旺角乜人都有,最麻煩係一啲人搵我哋做出氣袋,見到就鬧,之後話唔要個外賣,要我返去(食店)換另一個畀佢。結果換另一個畀佢,我就食咗原本嗰個。」

  

阿文說,望疫情早日過去,過番正常日子。

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

大公報  伍軒沛、方學明、謝言、文澔、賀仁、梁堅  報道



往期推

今天(2020年10月17日)香港發生了什麼?

封關8個月 「十一」前夕的香港長這樣!

特首:港深強強聯手 定有更大作為

相關版面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